遼寧著名的橋有哪些(遼寧最大玻璃橋)
本溪南芬大峽谷擁有東北第一跨度玻璃橋,本溪大峽谷位于本溪市南芬區郭家街道解放村,大峽谷是經過數億年的地質構造作用,如此一來特殊風化、侵蝕、搬運所造就不同的裂谷奇觀,是地質史上有名的喀斯特地貌“釣魚臺組”的重要組成部分,沈陽渾河有17座橋:,1高坎橋,2伯官橋,3東陵橋,4新立堡橋,5長安橋原王家灣橋,6東塔橋,7長青橋,8農業富民橋,9渾河橋,10老渾河橋,11三好橋,12南京橋原工農橋,13中央大街橋,14南陽湖橋,15云龍湖橋,16渾河閘橋,17西蘇堡橋,歷史上沈陽渾河的幾座老橋:,1最早的一座渾河鐵路橋,在勝利橋附近,現在還在建議使用,修
遼寧最大玻璃橋
本溪南芬大峽谷擁有東北第一跨度玻璃橋。本溪大峽谷位于本溪市南芬區郭家街道解放村,大峽谷是經過數億年的地質構造作用,如此一來特殊風化、侵蝕、搬運所造就不同的裂谷奇觀,是地質史上有名的喀斯特地貌“釣魚臺組”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沈陽渾河幾座橋名稱排序
沈陽渾河有17座橋:1高坎橋
2伯官橋
3東陵橋
4新立堡橋
5長安橋原王家灣橋
6東塔橋
7長青橋
8農業富民橋
9渾河橋
10老渾河橋
11三好橋
12南京橋原工農橋
13中央大街橋
14南陽湖橋
15云龍湖橋
16渾河閘橋
17西蘇堡橋
歷史上沈陽渾河的幾座老橋:
1最早的一座渾河鐵路橋,在勝利橋附近,現在還在建議使用,修中東鐵路時建設的,1903年7月14日,東清鐵路南滿支線開始運營,這是沈陽最早的一條鐵路,形成了沈陽跨渾河最早的鐵路大橋。緊接著,又在鐵路橋的兩邊分別建了上下行兩座橋。
2渾河橋又叫青年橋,是最早的水泥公路橋。新橋的西面可以保留了一截斷橋,橋欄有碑記,古代文獻了:“鑒于渾河老橋為二十世紀四十年代,全省境內全部常規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大的、最長之公路橋,為我國當時公路橋建設之重要標志,并且市政府不可違背民意并立碑志只是紀念”。
3三好橋得象兩個碗口大的百合花瓣,在夜空中璨然閃耀,連帶河中的倒影,仿若是一雙拍翅欲飛的蝴蝶翅膀”。三好橋是世界業內首創的鋼拱塔斜拉橋,獲得了全球橋梁設計高了獎。
4富民橋南接渾南大道,北接文萃路,因連接到富民路與渾南區而得名。富民橋的兩座斜塔宛若大雁張開翅膀在河面上匍伏休憩,又像一雙靈活的巨掌,托舉起手希望。5工農橋是一座有故事的橋,它再連接了北面城市的工人和南面鄉村的農民,在1964年建成時起名字為工農橋,后改叫為南京橋。
沈陽十大山峰
第一、醫巫閭山\醫巫閭山,古稱于微閭、于微閭,今簡稱閭山,自隋就開始便擁有“北鎮”的“五大鎮山”,從而名聲大振。元、明、清帝王登基為帝時,都早早起來到山下北鎮廟追思此山,故其聲名日隆,一躍而為東北名山。第二、千山
千山位處鞍山市東南17220公里處,是長白山支脈,主峰高708.3米,總面積728萬平方公里,因山峰總數近千,故得名。千山景色秀麗,四季各有不同,按自然地形劃分為北部、中部、南部、西部四個景區,20個小景區和200余處景點。
第三、鳳凰山\鳳凰山(丹東)鳳凰山古稱“烏骨山”,中部丹東西北5090公里處,屬于什么長白山余脈,面積242萬平方公里,最高峰攢云峰海拔836.4米。鳳凰山以“巍峨險峻,泉洞清幽,花木怪異,四季景秀”而聞名。
第四、遼寧屋脊”——老禿頂子\老禿頂子東南邊桓仁縣城70多公里,屬長白山龍崗支脈,總面積1.5萬公頃,海拔1376.3米,是遼寧第一高峰,之美稱“遼寧屋脊”之稱。因山高氣肅,雪消甚晚,絕頂處有千余36平方米范圍草木不生而得名。
第五、一線通天峽”——天華山
天華山中部寬甸滿族自治縣灌水鎮北部,長白山脈西南麓,海拔1100多米的高寒林帶區。景區總面積63平方公里,有“白龍澗”、“青龍澗”、“玉龍澗”、“天華峰”、“西谷頂”五大景區。天臺是景區的最高峰,海拔1006米,它由200多米高的巨石自然形成,從山腳望去,一峰獨峙,刺破青天。迨至仰觀,看到的更是600多150平米的天然植物大平臺,天臺若非因而得名。天華山最叫人叫絕的是,有“世界第一峽”的通天峽。
第六、天下第一佛教圣山——鳳凰山(朝陽)\鳳凰山(朝陽)在遼寧,有一座名山叫“鳳凰山”,它位處朝陽市城區東部4多公里處,古時候稱“龍山”、“和龍山”。它占地面積558萬平方公里,最高峰海拔660米,山高壁陡,谷狹壑險,主要注意景觀有金駝望月、象鼻山、天然大佛等。這里的植被豐茂,不但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,我還是國家級森林公園、國家瀕危珍稀鳥類黑鸛的重要的是棲息地。
第七、“佛教摩崖藝術名山”——海棠山\海棠山海棠山位于阜蒙縣大板鎮大板村西北290公里處,屬醫巫閭山余脈,東西長4.890公里,南北寬3220公里,主峰海拔715米。奇松、怪石、摩崖造像譽為海棠山的“三絕”
第八、東北道教的發祥地——鐵剎山\鐵剎山鐵剎山位處本溪市東65公里處,為長白山余脈。整座山有5座主峰,冥河老祖頂、玉虛頂、靈寶頂、玉皇頂、太上頂,最元始912.9米。因從東、南、北三面注視,皆見三頂,三三得九,故俗稱“九頂鐵剎山”。
第九、“東北小黃山”——洋湖溝位處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,距市區4890公里處,因雙峰交戰,一闊一窄,一大一小,其狀如門,故稱“關門山”。
第十、天下獨特母愛之山——望兒山
望兒山中部熊岳鎮東兩220公里處,山峰陡立,平地拔起,高82米,海拔高106米,山頂有一藏式青磚塔,亦謂之“望兒塔”,建于明朝清初,遠看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,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之時。
發表評論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