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的古代建筑(西藏有多少寺)
西藏的三大寺指的是甘丹寺、哲蚌寺、色拉寺,甘丹寺、哲蚌寺、色拉寺(這三座寺院位于拉薩附近,合稱拉薩三大寺),扎什倫布寺(位于后藏的日喀則),塔爾寺(位于青海省西寧市附近),拉卜楞寺(位于甘肅省夏河縣),藏傳佛教寺院以格魯派為最宏大、華麗,均有極宏偉寬大的經堂大殿,中國格魯派六大寺分別是甘丹寺、哲蚌寺、色拉寺(這三座寺院位于拉薩附近,合稱拉薩三大寺),扎什倫布寺(位于后藏的日喀則),塔爾寺(位于青海省西寧市附近),拉卜楞寺(位于甘肅省夏河縣),甘丹寺,位于拉薩達孜縣境內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,旺波日山猶如一頭臥伏的巨象,馱載著布滿山
西藏有多少寺
西藏的三大寺指的是甘丹寺、哲蚌寺、色拉寺。甘丹寺、哲蚌寺、色拉寺(這三座寺院位于拉薩附近,合稱拉薩三大寺),扎什倫布寺(位于后藏的日喀則),塔爾寺(位于青海省西寧市附近),拉卜楞寺(位于甘肅省夏河縣)。藏傳佛教寺院以格魯派為最宏大、華麗,均有極宏偉寬大的經堂大殿。中國格魯派六大寺分別是甘丹寺、哲蚌寺、色拉寺(這三座寺院位于拉薩附近,合稱拉薩三大寺),扎什倫布寺(位于后藏的日喀則),塔爾寺(位于青海省西寧市附近),拉卜楞寺(位于甘肅省夏河縣)。甘丹寺,位于拉薩達孜縣境內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。旺波日山猶如一頭臥伏的巨象,馱載著布滿山坳、規模龐大的建筑群,充分體現出傳統藏傳佛教寺院建筑因地制宜,寺廟傍山而立,群樓重疊,巍峨壯觀。該寺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,它是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親自籌建的,可以說是格魯教派的祖寺,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。哲蚌寺系黃教六大寺廟之一,原名是吉祥永恒十方尊勝州,藏語意為“堆米寺”或“積米寺”,藏文全稱意為“吉祥積米十方尊勝州”。它坐落在拉薩市西郊約十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坳里,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-扎西班丹于1416年創建。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一萬人,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。擁有141個莊園與540多個牧場,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。色拉寺全稱“色拉大乘寺”,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。與哲蚌寺、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,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。 色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,周圍柳林處處,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講經說法之地,有許多僧尼小寺環繞其間,寺東和寺南有普布覺寺、米瓊熱尼庫寺、貢巴薩寺、帕奔崗寺、扎西曲林寺、曲桑寺、嘎麗尼姑寺;寺后還有珠康日卻、色拉卻頂寺等等。西藏德勒府歷史
西藏德勒府,又稱德昴寺,是一座位于西藏那曲地區班戈縣境內的藏傳佛教寺廟。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,當時由薩迦派創立。在隨后的幾個世紀中,德勒府曾經歷多次重建和擴建。在17世紀,德勒府成為了班戈地區的佛教中心,同時也是西藏西北部的重要文化、政治和經濟中心。康熙年間,清朝政府開始向西藏擴張,德勒府逐漸成為了清朝在藏區的重要軍事、政治和經濟中心之一。
20世紀初,隨著西藏的獨立運動和中國國內政治的動蕩,德勒府逐漸遭受破壞和顛覆。1959年,藏區發生了大規模的暴亂和叛亂,德勒府也受到了破壞。隨后,中國政府對藏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干預并實行中央集權的治理,德勒府的地位和影響力逐漸降低。
然而,德勒府作為西藏的文化和宗教中心,仍然吸引了大量的藏傳佛教信徒前來朝拜和修行。如今,德勒府已經成為了西藏重要的旅游景點和佛教朝圣地之一,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觀和感受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魅力。
西藏布達拉宮是由什么材料建造的
達拉宮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頭和木材,而另外有兩種西藏獨有的材料,就鮮為人知了。一種叫“阿嘎”,其實就是一種風化石。似土似石,亦土亦石,主要用來做地坪。西藏的“阿嘎”資源極其豐富,但由於打制特別費工費時,在舊西藏只有寺廟和一些貴族家庭才用得起,布達拉宮由於其至尊的地位,裏面幾乎全是“阿嘎”地面,整修起來自然格外費工費時費錢,但為了“整舊如舊”,維修中不采用任何新型材料作代用品,只是用“阿嘎”原材料。
另一種獨特的材料叫白瑪草,是一種墻體建筑材料。白瑪草本身是一種檉柳枝,秋來曬乾,去梢剝皮,再用牛皮繩扎成拳頭粗的小捆,整整齊齊堆在檐下,等於是在墻外又砌了一堵墻。然后層層夯實,用木釘固定,再染上顏色。在西藏,無論是布達拉宮的女兒墻,還是寺觀宮堡的檐下,都有一層如同用毛絨織就的赭紅色的東西,這就是白瑪草墻。它不僅有著莊嚴肅穆的裝飾效果,還由於白瑪草的作用,可以把建筑物頂層的墻砌得薄一些,從而減輕墻體的分量,這對於高達13層的布達拉宮來說,顯得至關重要。白瑪草制造的工序復雜,利用率又低,老百姓是絕對用不起的,所以,它也不例外地成了舊西藏社會等級的標志之一。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