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纖維產能排名
根據提供的內容,全球碳纖維產能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美國、中國和日本。日本東麗與卓科泰克合并后,其碳纖維產能達5.37萬噸,位居行業前列。多家中國企業如中復神鷹、江蘇恒神和光威復材的產能也超過5000噸。國內碳纖維行業繼續高速擴產,2023年總產能達到12.02萬噸,同比增長14.81%。中國大陸地區首次超過美國,成為全球最大產能國,產能達到6.34萬噸,占全球總產能比重超過30%。
碳纖維產能排名相關情況
一、全球碳纖維產能排名前列企業情況
- 日本東麗公司:截至2024年3月31日,其全球碳纖維的總產能約為6.4萬噸,目前全球排名第一。由于其位于韓國、美國和法國的碳纖維工廠均于2023年下半年開始擴產,預計最快到2025年投產,2023年無新增產能。此前2023年小絲束擴產中產能總計7200噸,預計2025年投產,屆時全球碳纖維總產能將達到7.1萬噸/年。其碳纖維產能分布為小絲束產能日本Ehime(8970噸/年),法國SOFICAR(5200噸/年),美國CMA(9900噸/年),韓國TAK(4700噸/年)及大絲束產能ZOLTEK(35000噸/年),常規規格(小絲束)碳纖維和大絲束碳纖維的全球產能對比2023年未發生變化。
- 中復神鷹:總產能2.85萬噸,另有在建產能3.0萬噸/年,目前為全球產能排名第二的碳纖維企業。
二、其他主要碳纖維企業情況
- 帝人集團(日本):旗下碳纖維企業,自1918年開始發展,是全球專業碳纖維產品制造商,但未查詢到明確產能數據,不過從品牌綜合影響力等方面來看是碳纖維行業重要企業,在高性能纖維、醫療醫藥、薄膜等多領域經營,為運輸、電子等多行業提供高性能產品。
- 三菱化學(日本):由三菱化成公司和三菱油化有限公司于1994年合并而成,未查詢到其碳纖維產能數據,以石油化學、功能產品、衛生保健領域為主要業務綜合性化學集團,在甲基丙烯酸甲酯、雙酚A等產品生產方面有業務布局,在碳纖維品牌方面有一定知名度。
- Hexcel赫氏(美國):創于1948年,航空航天碳纖維增強材料和樹脂體系以及蜂窩的優秀制造商,未查詢到明確產能數據,主要致力于為商用航天航空工業提供各種復合材料,在復合材料鏈多個階段具有優勢。
- SGL西格里(德國):在開發和制造碳基材料和產品方面擁有100多年的經驗,是全球知名的碳素石墨材料以及相關產品的制造商,未查詢到碳纖維產能數據,擁有從碳石墨產品到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在內的完整業務鏈,為復合材料和特種石墨的整個價值鏈提供產品。
- 吉林化纖(中國):始創于1960年,主導產品涵蓋生物基人造絲、竹纖維、腈綸纖維、碳纖維等六大系列450多個品種,但未查詢到其碳纖維產能數據,是集國有資產經營、紡織服裝等科工貿一體化的大型綜合性企業。
- 光威復材(中國):成立于1992年,國內碳纖維行業生產品種全、生產技術先進、產業鏈完整的龍頭企業,但未查詢到碳纖維產能數據,致力于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發和生產,有從原絲開始的碳纖維完整產業鏈布局。
- 恒神股份(中國):創建于2007年,專注于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新技術企業,但未查詢到碳纖維產能數據,產品組合覆蓋從原絲到航空復合材料結構件等多個環節。
- 蘭州藍星纖維有限公司(中國):成立于2008年,是藍星集團旗下碳纖維生產基地,未查詢到碳纖維產能數據,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,產品以大絲束低成本碳纖維為特色,在多個領域有應用。
碳纖維市場未來增長點
碳纖維應用領域拓展
碳纖維價格走勢預測
碳纖維生產工藝創新
發表評論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